(原文發表於2月19日,作者為The Athletic網站的灣區記者Marcus Thompson Ⅱ,文章內容不代表譯者觀點)
凱文-杜蘭特在一個真情流露的時刻,深刻感受到籃球的偉大以及這項運動所承載的集體情感。
“我看向觀眾席,”杜蘭特解釋道,“那裡有27000人,來自各行各業,來自不同的國傢。大傢因為籃球聚在一起,兄弟。這真的太不可思議瞭,你明白我的意思嗎?所以,我想盡我所能,通過籃球把大傢團結起來,這就是我努力去做的。”
杜蘭特的聲音有些哽咽,眼中泛起淚光,內心的細膩情感在他的臉上清晰可見。這位NBA的超級巨星,曾經是來自馬裡蘭州的少年,正努力克制住自己內心的情緒。杜蘭特一向以保護自己的情感著稱,總是對外界保持距離。
但在這一刻杜蘭特無法抑制內心的情感,這一幕出現在《Court of Gold》紀錄片的第二集中,這部Netflix劇集深入記錄瞭去年夏天美國男籃在巴黎奧運會奪金的幕後故事。
於是杜蘭特坦然接受瞭這份情感。這份對籃球的愛,對球迷的愛,對體育精神背後人性的愛。尤其是在奧運會上,他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動,內心深受觸動,他為自己能成為這種集體的一部分而感到無比榮幸。
“我來自一個鄰裡之間甚至不會溝通的社區,”杜蘭特繼續說道,“這個世界充滿著太多恨意……但當人們因為一場籃球比賽而歡笑、打鬧時,這對我來說真的很特別,所以我會情緒激動,兄弟。”
“籃球拯救瞭我的生命,它幫助我的傢人度過瞭許多艱難時刻,所以我對此充滿感激。”
這是一個深刻的時刻,也是最真實的杜蘭特形象。在眾多超級巨星中,他願意在公眾面前展現出脆弱的一面,在這個由品牌營銷大師們精心策劃形象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。
這也是一扇瞭解杜蘭特內心的窗口,展現瞭一種推動奧運籃球和NBA巨星們前行的心態。他熱愛籃球,毫無疑問。他非常富有,極其受歡迎,成就斐然,但所有這些都無法掩蓋他對籃球的深厚情感。
然而,杜蘭特熱愛的不僅僅是打籃球,他的淚水源於對籃球和諧之美的敬畏,他始終對這項運動充滿熱情,享受與朋友們一起打球,熱愛籃球這種無國界的競爭語言,珍惜重大時刻的緊張對決帶來的心靈震撼。
盡管杜蘭特有時顯得孤僻,但這一切都源於他對籃球迷這個大傢庭的信念。他尊重激情,即使這種激情讓他感到不安。他重視每一個熱愛籃球的人發出的聲音,甚至有些過於重視。杜蘭特在擔任籃球大使方面顯得與眾不同,他塑造瞭一種反傳統的形象。但《Court of Gold》紀錄片揭示瞭一個清晰的動機:杜蘭特熱愛這一切。
他熱愛這一切。
“這更多的是為瞭在這個時刻慶祝整個籃球大傢庭和社區,”杜蘭特在周六的全明星媒體日上說道,“它展示瞭我們作為一個團隊、一個籃球社區有多麼團結,以及我們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團結起來整個世界,這是一個很酷的時刻。”
這與全明星周末形成瞭有趣的對比,甚至可能令人擔憂。
NBA剛剛將其標志性的表演賽之一,變成瞭一場電視節目再插播幾個廣告,全因為球員們將其他事務置於全明星賽的傳統精髓之上。球星們摒棄瞭科比、喬丹和魔術師約翰遜的風范,即使是與最頂尖的球員競爭,也不足以激勵他們拿出一半的拼勁。
然後,當NBA為詹姆斯、庫裡和杜蘭特之後的時代做準備時,一位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卻主動放下瞭責任。
“嗯,我有能力成為那個人。”森林狼球星愛德華茲說,“但我不想成為那個人,就這麼說吧,我隻想上場打球,擊敗對手,然後回傢。”
對比賽的責任感,對將其推向新高度的熱愛,以及當最優秀的球員承擔起責任時帶給每個人的回報感,似乎正在逐漸消失。如果在一場全明星賽中全力以赴,或者嘗試參加扣籃大賽,都顯得過於沉重,那麼承擔起整個聯盟的重任又會有多難?誰會像丹澤爾-華盛頓在電影《光榮戰役》中那樣,勇敢地舉起旗幟?
這是所有老一輩球員領袖的共同特質。這也是為什麼“復仇者聯盟”要集結起來,為再奪一枚奧運金牌而戰,是愛、自豪感和責任感將他們帶到瞭巴黎。這也是為什麼WNBA如今勢頭正盛,因為一旦人們給予它機會,就不可能不被球員們的純粹熱愛所感染。這是過去幾代人的遺產,當這些老一輩球員評論今天的比賽時,如今的球員應該更多地感謝前輩們。這些站在頂端的傳奇球星之所以應該受到尊敬,是因為他們體現瞭穿著匡威球鞋打球、乘坐大巴前往客場比賽、忍受惡劣社會環境的精神,僅僅為瞭對比賽的熱愛,為瞭打破分裂的壁壘。
當杜蘭特在Netflix紀錄片中發言時,你幾乎可以看到他站在巴黎Bercy球館裡的畫面,他的內心充滿感激,任由這種氛圍控制自己的情緒。你可以從他的眼中看到,從他的聲音中聽到,這項運動所能創造的巨大影響。
這是關於籃球的一個基本真理,來自世界各地的超級巨星們同樣瞭解這種熱愛。他們在NBA嶄露頭角,正是因為他們懷有同樣的信念。
美國的每一種文化,以及全球許多地方的文化,都在籃球中找到瞭希望、凝聚力和升華。
籃球讓一些人變得富有,結識瞭相伴一生的朋友,幫助一些人邁過大學門檻,將社區團結在一起,提升瞭城市形象,建立瞭持續幾代人的友誼和競爭關系,影響瞭整個社會格局,激勵瞭新一代的年輕人。
籃球讓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流下瞭真摯的眼淚。
原文:Marcus Thompson Ⅱ
編譯:李太白